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x,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2通过本次培训,使我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 ……此处隐藏8249个字……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8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的学习熟情和热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心得体会9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一个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很大程度就通过其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来体现。因此,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了这节课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尝试,有不小的收获。
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1)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的理性认识
研究、“吃透”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本课的“显性教材”和“隐性教材”。“显性教材”就是教材中直接交待的内容,譬如这节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或培训哪些基本技能,或进行哪些情感价值观教育等。所谓“隐性教材”是指教材本身所凝结的,含而未露的某些智能价值、道德价值或知识外延所蕴藏的其他价值。或者说,“隐性教材”就是通过“显性教材”所能衍生的其他内容。它是隐蔽的,只有教师认真地领会、分析、感悟才能发现它、使用它。譬如通过对教材的引申和挖掘,能使学生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教材以外的东西,或者受到了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或者激发了学习兴趣,或者提高了意志品质,或者增长了智慧,或者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等等。
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所必备的,譬如信息意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哪些终身受益的、对人生最重要的关键要素是学生发展所必备的,譬如人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意志品质等等。这就是教师要吃透教材。
(2)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步骤的具体要求
第一,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明确“显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教材内容中分别赋予权重;领悟“隐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内容中突出发展那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要素。
第二,”隐性教材”的内容尽量挖掘,特别要关注道德的形成、智能的开发、非智能的培养。
第三,要特别注意,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切忌“就教材而教教材”。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1)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理性认识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双基”是未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双基”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前提。让学生迅速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
(2)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
第一,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要简捷清晰,教学方法得当。
第二,生字学完后要及时巩固,但不能过分地使用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1)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理性认识
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借助教材尽量而合理地向外辐射,如可以通过已知去推断未知,可以通过迁移学到更多的本领,可以通过知识的检索联合去“发现”“新知识”。(2)设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师设计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方案,切记拓展的内容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去拓展,拓展的幅度应当更大一些,但不要“离题太远”或与教材“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教师要借助教材尽量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但它的前提必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当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知识面扩大得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技能越全面越好。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2)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渠道。知识价值,特别是智能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实现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多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就会多一种受益。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越科学、严谨,那么学生的发展就越全面、迅速。
(3)设计第四步骤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新颖、多样、有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
第二,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画虎不成反为猫”。
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是凭空想象或机械临摹他人的,而是有根据设计的。一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所延伸的部分;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特别是根据“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要求。
总之,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